龙头企业的产品定价具有行业风向标的作用。近日,硅片 龙头企业 隆基股份、中环股份相继下调硅片报价,降价幅度约10%。本轮硅片降价的原因是什么?去炒股还是打价格战?规范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填补哪些不足?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所副所长李锋。
多种因素推动价格下降
记者:过去一年左右,硅片涨价,硅片涨价,电池涨价,元器件涨价...光伏行业各方面轮番涨价。现在,龙头企业已经开始下调硅片的价格。为什么呢?
李锋:主要有两个原因。一是高成本抑制终端需求,硅片供需关系发生变化。
随着存量企业硅片产能的扩张,增量企业布局硅片产量,以及硅片价格的大幅上涨,需求下降,硅片供需关系迎来拐点,供给开始超过需求,呈现扩大趋势。与此同时,硅料价格飙升叠加能耗双控、供电不足导致的限膜噪声,光伏行业的电池和组件等环节承受较大压力,开工率大幅下降,对硅片的需求下降。
隆基股份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、天合光能、东方日升于2021年9月30日联合发布的《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联合呼吁书》称,不少已签署订单的组件企业将陷入亏损,产能和良率不会超过70%,呼吁遏制无序涨价。同时,电池及组件企业开工率的下降直接推动了硅片企业开工率的降低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分会调研了10家单晶硅片企业,发现个别企业开工率下降到50%。
同时,由于2021年产业链上游价格偏高,大部分下游买家和终端企业都在观望。业内普遍预计2021年全年新增光伏装机为55GW至65GW,但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新增光伏装机为25.56GW,远低于行业预期,四季度光伏装机高峰也未如期到来。如果光伏组件价格继续保持在2元/W以上,很多模块公司都买不起,硅片的需求会进一步下降。
二是在硅料价格暴涨的情况下,出现上下游产业的价格传导效应。
2020年5月,硅料价格一度跌破6万元/吨,但随后开始进入上行周期,直到2021年7月才出现高位修正。成交均价仍在21万元/吨左右,随后成交价格持续上涨,2021年11月上涨至26.5万元/吨,一年半翻了两番。
硅料价格激增推动硅企业扩大产能,并吸引了其他行业的投资。目前正在扩建和投资的硅材料项目将于2023年投产,硅料价格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大幅回调。本轮硅片降价也是对硅料价格基本峰值的早期反应。
未来有望恢复稳定。
记者:硅片价格还会继续下跌吗?
李峰:目前硅料价格维持在23万元/吨左右。由于硅片的降价对企业利润率影响明显,在硅料价格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,企业继续降价硅片的可能性不大。
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的价格调整主要是因为硅片产能扩张,下游企业不愿意采购,这是硅片供需关系、上下游价格传导、周期性价格波动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。此次硅片价格下跌,既是对下游组件需求放缓的回应,也是对上游硅料价格上涨的制约,有利于光伏产业链价格合理化。
随着硅片/价格走低,电池及组件企业的利润压力有望缓解,可有效促进下游企业盈利。当硅片的价格回到合理区间,零部件企业的开工率将逐步回升,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促进产业链企业共赢。
记者:如何降低硅片价格波动对行业的影响?
李锋:要引导硅片价格稳中有降,避免短期内大幅下跌,提高硅片企业的生产积极性。
从硅片,来看硅片,利润率较低。所以硅片的价格虽然高,但是硅片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高,而硅料价格企业的增加给硅片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成本压力。隆基股份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2.06亿元,同比增长66.13%,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.56亿元,同比增长18.87%。利润的增长远远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。
适当推硅料价格跌,与硅片跌价形成联动效应,避免未来对硅料企业造成较大冲击。此前,通威、大全新能源、新特能源、保利GCL等硅料龙头企业从2017年开始连续两年快速扩张,导致供过于求,硅料价格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下跌了50%以上。以此为鉴,如果硅料价格未来进入快速下行通道,扩产新投产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。
支持企业协同发展,构建利益共享产业链,促进上中下游企业共赢。2021年硅料新增产能将大幅减少,叠加硅片产能大规模增加,推硅料价格暴涨,不断抬高硅片价格,不断推高光伏发电成本,.终抑制终端光伏装机需求,不利于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作为重要的清洁低碳能源,在我国“双碳”战略背景下,需要引导硅材料、硅片、电池及组件企业协同发展,降低硅片降价对企业的不利影响,共同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。
同时,应鼓励企业加大R&D投资,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,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,合力攻关硅材料、硅片、电池及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,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。支持企业和高职院校探索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新模式,促进产业链和人才链有机衔接、相互促进。
(——文章来源于人民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银川租车的小编删除)